•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休閒權/傳播權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特製娃娃為孩童帶來歡笑

2020.11.10

圖片來源:Ceri Evans (BBC: https://bbc.in/2U9CXFE)

「遊戲」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首要方式,研究也指出,玩玩具能夠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只是市面上玩偶的外觀經常是「健康狀況良好」,對於特殊需求的孩子而言,難以產生共鳴,也不禁納悶「為什麼找不到和自己相似的娃娃呢?」

 

一位英國的塔威爾(Clare Tawell)的孩子有聽覺障礙,當時4歲的孩子配戴助聽器,但一直找不到和她一樣有助聽器的洋娃娃,這也讓塔威爾感到遺憾,彷彿她的孩子不被重視。她靈機一動,她特製一副助聽器、為娃娃增加「配飾」,她發現女兒在遊戲中找到對自己的認同。因此塔威爾成立非營利組織,並且製作各式特色娃娃──唇顎裂、配戴醫療器材或管線,或是不同膚色等。她說道:「我希望未來患有殘疾的孩子們到商店時,能看得到戴著助聽器或是唇顎裂的娃娃,這樣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正常的,與他人並無不同。當人們看到這些娃娃時,也能敞開心胸去理解這樣的差異。」

 

目前塔威爾已完成2千個特製娃娃,這些娃娃為孩童帶來歡樂與自我認同,她期待未來製作更多多元的娃娃,讓社會大眾能看見差異、學習包容。

 

新聞連結

這位母親打造戴助聽器、唇顎裂娃娃,為兩千名病童帶來微笑

https://bit.ly/35b0XOV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