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休閒權/傳播權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用3C產品哄孩子 可能會引發未來更嚴重的行為問題

2022.12.19


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家都見過,吃飯或忙碌時孩子鬧脾氣或坐不住,為了緩解情緒家長便拿出平板電腦或手機,似乎只有如此才能夠好好用餐、好好處理手邊的事。在數位時代下,我們很難刻意將3C產品從生活中抹除,雖然很多大人知道給小孩看手機不好,但拿出3C產品對家長來說是最方便快速的方法。

 

根據兒盟2022年調查發現,3到6歲兒童玩3C產品的比例從2020年6.5%上升至19%,增加了3倍以上。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科學家發現,經常使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來平息3到5 歲兒童的情緒,其會出現行為失調增加的跡象,包括突然表現悲傷和興奮,情緒或感覺突然變化以及更容易衝動,尤其是已經有情緒困擾的兒童,未來更有可能對憤怒、沮喪和悲傷等情緒做出強烈反應。

 

學齡前是兒少發展情緒的重要階段,依靠3C產品哄小孩只會分散注意力讓孩子遠離和忽略自己的感受,也同時剝奪孩子應對情緒和找到自我調節方法的機會。當孩子發脾氣時,可以趁機教他們如何識別和應對情緒,外出準備書本或玩具,或是利用吃飯時間開啟親子對話,與孩子分享生活趣事,並且讓他們知道沒有看手機這個選項,久而久之便不會再吵著玩手機。

新聞連結:

用3C來安撫小孩情緒對不對?研究顯示:只怕長大情緒會更失控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25789


延伸閱讀:

2022育兒現況暨疫情後親子遊戲趨勢調查

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368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