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休閒權/傳播權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孩子整天使用3C就等於網路成癮嗎?

2023.07.18


暑假少了規律的學校生活作息,許多孩子們幾乎天天黏著手機、平板和電腦,花時間上網聊天、看影片、玩遊戲,家長們感到十分擔憂,責備孩子一直玩手機、講不聽,甚至因3C使用時間而釀成親子衝突。

 

有部分家長會過度擔心而帶著孩子到醫院求助,醫師指出花太多時間網路遊戲,並不等於「成癮」,還需要進一步診斷、找出原因。網路遊戲成癮症係指玩網路遊戲失控,導致生活失能,而非單純花太多時間在玩遊戲。該怎麼分辨是遊戲成癮還是行為問題?國衛院2018年透過一份國際通用的診斷標準「網路遊戲成癮量表」,調查臺灣8,110位青少年,結果顯示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3.1%,意即100位青少年中有3位出現網路遊戲成癮的問題,台灣的比例略高於歐美國家的1%。

 

網路遊戲成癮有九大準則,持續時間三個月以上,且至少包含以下六項:

1.經常無時不刻的想著網路上的事

2.無法控制上網的衝動

3.需要上網越來越多時間才能滿足

4.幾天不玩就會不安、憤怒,只好又玩

5.上網總是超過預期的時間

6.無法控制或減少網路的使用

7.花費過多時間上網

8.為了上網想盡各種辦法

9.明知上網已引起或惡化身心問題但無法停止。

 

從許多案例中,會發現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是源自現實生活層面的問題,導致他們逃避到網路世界。看似網路遊戲成癮的孩子,仔細了解後發現他們可能因為課業跟不上、人際關係上遇到挫折、家庭問題等。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成就感、無法消化這些壓力,轉而投向網路世界裡尋求慰藉。所以像類似的行為問題,不需要藥物治療,透過親職互動調整即可改善。網路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不只是孩子沉迷,也是成人紓壓的工具。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焦慮,面對孩子使用3C產品,可以透過建立原則如每天使用多長時間,平日也多留意孩子的日常和情緒狀態,多關心、傾聽,切勿以責備、批評的角度一昧嚴厲禁止使用,不讓3C成為親子衝突的導火線。

新聞連結:

孩子網路遊戲成癮一定得吃藥嗎? 醫:親職互動可改善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8493

延伸閱讀
瞭童心2 - 每周螢幕使用時間有超過40嗎?愛玩網路遊戲是生病了嗎?

https://www.cylaw.org.tw/about/advocacy/10/659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