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提早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有助於認知、注意力及心理健康
喜歡閱讀的孩子,普遍讓人認為對記憶力、理解力和學業表現有正面的影響,但近期的研究指出,若童年有休閒閱讀的習慣(為了娛樂而閱讀),不只未來使用3C產品時間較少、睡眠時間較長,還對心理健康有正面助益。
該研究針對 10,243名9~11歲兒少進行研究,由家長回答孩子進行休閒閱讀的時間有多少年,並依據閱讀的持續時間將他們分組。有51.8%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有休閒閱讀的習慣(持續3-10年,早期組),而48.2%的孩子則從未或很晚才開始有休閒閱讀習慣(持續0-2.5年,晚期組),研究人員也調查他們每週休閒閱讀的所花的時間,並透過大腦影像結構、心理及行為評估量表等分析,了解這兩組是否有差異。
結果顯示,早期就進行休閒閱讀的孩子,有較高的認知、語言發展、學業成績,並較少有心理問題、注意力問題,使用3C產品的時間較短、睡眠時間較長。而這也在腦部斷層掃描中獲得應證,腦部影像研究顯示,早期休閒閱讀組,其大腦中與心理健康、行為及注意力相關的區域及體積較大。
然而研究也指出,每周休閒閱讀的時間若超過12小時,反而會產生不利影響,這可能是因閱讀時間太長而排擠其他活動(包含運動、社交)及久坐造成。
根據兒盟2020年的調查,臺灣五至六年級的學童,課後每天花超過30分鐘閱讀的孩子,都會區約僅五成,偏鄉更只有1/4,顯示臺灣兒少的休閒閱讀習慣並不高。呼籲家長從小就陪伴、培養孩子們休閒閱讀的興趣,因為這不僅會為他們帶來娛樂、有助於他們的發展,甚至對未來的心理健康有益處。
相關新聞:
青春期變超叛逆?劍橋研究:閱讀促進兒少心智發展、減少問題行為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29069
衍伸閱讀:
Early-initiated childhood reading for pleasure: associations with better cognitive performance, mental well-being and brain structure in young adolescence (研究原文)
兒盟調查:偏鄉學童缺學習、閱讀資源及親子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