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其他權益/議題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盟瞭望11 - 國際失蹤兒童日

勿忘我
2019.03.04

撰稿╱朱崇信

 

    1979年5月25日,6歲的男孩伊坦‧帕茲(Etan Patz)在美國失蹤,引起了當時美國社會對失蹤兒童議題的討論和重視。到了1983年,美國雷根總統更宣布每年5月25日為國家失蹤兒童日。

    而到了2001年,由國際失蹤及被剝削兒童中心(ICMEC)、 歐洲失蹤兒童組織(Missing Children Europe),和全球失蹤兒童網絡(GMCN)在全球20多個國家共同舉辦「幫孩子回家運動(Help Bring Them Home Campaign),要求社會大眾關注兒童綁架的議題,並趁著美國已舉辦多年的國家失蹤兒童日,於5月25日在各國同時舉辦大型的失蹤兒童協尋和倡議活動,失蹤兒童日首次被組織為全球性活動。其後,更慢慢演變為國際失蹤兒童日(International Missing Children’s Day)。而勿忘我花 (Forget-me-not) ,因其名稱直白的涵意,更成為國際失蹤兒童日的象徵物。以下將簡介幾個特別的紀念活動及方式。


 

伊坦‧帕茲失蹤案

1979年5月25日, 6歲的伊坦在第一次獨自前往搭校車的路上失蹤。直至傍晚,伊坦的媽媽才發現他沒有到校且行蹤不明,家人當下立刻報警協尋。他爸爸是位專業攝影師,即時將伊坦的照片和協尋訊息四處張貼發放。這案件當時獲美國媒體及社會大眾高度關注,有牛奶廠商更協助將伊坦的協尋照片印在牛奶盒上,但伊坦一直沒被找到。

因為伊坦失蹤案備受關注,他的失蹤日被訂為國家失蹤兒童日,更促成美國失蹤及被剝削兒童中心(NCMEC)成立。2001年,伊坦在法律上被宣告為死亡,官方的搜尋行動也暫告終止。但在2012年,有線報表示一個名叫Pedro Hernández的男子坦承將伊坦殺害並棄屍,檢察官因此重啟調查並將其起訴。但除嫌犯本身的自白外,沒有他涉案的直接證據可作有效判決,直到2017年再審時,陪審團才認定其綁架和謀殺的罪名成立。伊坦屍首至今仍未被尋獲。

 

Take 25和Be Here For Kids運動

    2007年,美國失蹤及被剝削兒童中心(下稱美國失蹤中心)利用與紀念日的數字「25」發起「Take 25」運動,鼓勵家長在每年國家失蹤兒童日時,花25分鐘教導孩子人身安全及預防綁架的策略。到了2015年的國際失蹤兒童日,美國失蹤中心將原本的Take 25運動擴展為「Be Here For Kids運動」,鼓勵家長們學習如何教導兒童保護自身安全,並提供更具體的步驟和方法。同時也擴展關注範圍至網路安全、性剝削、自閉症兒童走失等議題。

相關指引及教材請見:http://www.kidsmartz.org/

「Be Here For Kids運動」說明:http://www.missingkids.org/behereforkids

 

Rock One Sock活動

    每年國家失蹤兒童日,美國失蹤中心都會發起「Rock One Sock」社群媒體活動,邀請民眾在5月21日至25日期間,穿上一隻襪子並拍照上傳至社群網路,並加上hashtag 「#RockOneSock」來進行分享。他們用「遺失了一隻襪子」的意象來紀念失蹤兒童,藉此吸引年輕網路族群關注失蹤兒童議題並採取行動。活動網頁:http://rockonesock.org/

 

協尋獎

    從1996年國際失蹤兒童日開始,美國失蹤中心發起了「失蹤和受剝削兒童頒獎」活動,表揚對協助失蹤和受剝削兒童有貢獻的人,後來又發展出主要授獎對象為警政司法人員的「協尋英雄獎」、和主要授獎對象為協尋夥伴、受害人的「希望獎」等不同的頒獎活動,成為每年關注失蹤兒童協尋的單位和人員交流的盛會。除此之外,美國司法部門也會在這一天頒發「司法部長特別獎」、「失蹤兒童執法人員獎」、「失蹤兒童保護獎」、「失蹤兒童好市民獎」,表揚當年度傑出的失蹤兒童司法調查人員、方案規畫者和民眾。

「希望獎」活動網頁:http://hope.missingkids.org/

 

The Ride For Missing Children

    1995年,美國7位自行車騎士在國際失蹤兒童日,從紐約由提卡市(Ultica)騎車到華盛頓特區來進行紀念。兩年後,43位自行車騎士受他們啟發,同樣在紀念日騎了100英里的路,並沿路宣傳失蹤兒童的議題。如今這個騎自行車紀念失蹤兒童的活動,每年都有超過450位騎士參與,騎乘約90英里的路程,並向社會大眾倡議失蹤和受虐兒童的議題、兒童安全教育,和為美國兒童失蹤中心募款。每個參與騎士都會別上一位特定失蹤兒童的胸章,代表他們是為這位失蹤兒童而騎,並傳遞「一次一個,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安全」的訊息。

活動網頁:https://www.therideformissingchildren.com/

 

Light The Way Home和Leave a Light On運動

    加拿大失蹤兒童協會(Missing Children Society of Canada)在1996年發起「Light The Way Home」活動,請民眾在國際失蹤兒童日那天,點亮門口或門廊上的燈,或在晚上8點點亮一根蠟燭,象徵用燈光為失蹤兒童指引回家的路,以及家中總是有人等著他們回來,藉此表達對失蹤兒童的想念,並邀請民眾在卡片上對失蹤兒童家屬寫上鼓勵的話。無獨有偶,澳洲的Suzie Ratcliffe也在2015年發起「Leave a Light On」運動,邀請民眾點亮門前的燈,來紀念她兩位於1973年在公共場所被綁架失蹤的姊姊,以喚起民眾關注長期失蹤的人士。

加拿大失蹤兒童協會:https://mcsc.ca/

澳洲「Leave a Light On」運動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eaveALightOninc/

 

國際失蹤兒童日在臺灣

    自2010年開始,兒盟在臺灣開始響應國際失蹤兒童日的活動,並每年在紀念日當天發布《失蹤兒童少年現況報告》,讓社會大眾了解目前臺灣失蹤兒童的概況和研究數據。我們也從協尋經驗中發現很多年幼的失蹤孩子因缺乏清晰近照而增加了協尋難度,故呼籲所有家長在國際失蹤兒童日這天,為孩子拍攝一張清晰的照片,除記錄孩子成長也可以備不時之需。

        近10年來,我們也在紀念日當天以徵文比賽、國際研討會和工作坊、號召千名自行車車友為失蹤兒少而騎、兒童園遊會、高鐵快閃演唱、創意海報比賽等多元方式向臺灣民眾宣導此議題。而在2017及2018年,我們更與職棒中信兄弟象和麗寶樂園等企業合作,在球賽電子看板和樂園的燈光秀中,置入失蹤協尋的相關訊息,讓民眾體認到協尋兒少與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結語:全球響應,合力讓失蹤兒少早日回家

    失蹤兒童人口在世界大多數的國家裡只佔了兒童人口中很小的比例,但對失蹤兒童的家人來說,找不到孩子的痛苦卻是極為巨大而恆久。唯有越多人了解並關心這個議題,才有可能預防兒童失蹤事件,及增加失蹤兒童被找到的機會。現在越來越多國家或民間團體響應國際失蹤兒童日,並以不同的創意巧思在這天進行宣導和倡議,期待大家能一起響應這個紀念日,學習保護兒童人身安全,也為協尋失蹤兒童盡一份心力。

 

 

參考資料

  1. The National Missing Persons Coordination Centre, 2016. Don’t Forget Them This International Missing Children’S Day. Retrieved October 2, 2018, from http://bit.ly/2AuefFM
  2.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 n.d.. International Missing Children’s Day. Retrieved October 2, 2018, from http://bit.ly/2DNG0fJ
  3. Canada’s missing children resource centre. May 25th is Missing Children’s Day. Retrieved October 2, 2018, from http://bit.ly/2DJIGLg
  4. Marketwire, May 20, 2008. Missing Children Society of Canada: Light the Way Home for Missing Children. Retrieved October 2, 2018, from https://mwne.ws/2FHqAft
  5. Office of Juvenile Justice and Delinquency Prevention, n.d.. National Missing Children's Day. Retrieved October 2, 2018, from http://bit.ly/2Sd4NO4
  6. 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 2016. Our Missing Children. Retrieved October 2, 2018, from http://bit.ly/2BytG1g
  7. Rojas, R., .January 31, 2017. What Happened to Etan Patz? Unraveling a Nearly 40-Year-Old Case.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October 2, 2018, from https://nyti.ms/2Qpp8lW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