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其他權益/議題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從小做家務,養出好能力

2020.03.19


[photo credit: freepik]

【兒少新聞】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顯示,要預測一個人在25歲時的發展有多成功,最好的指標就是3-4歲時,有無開始幫忙做家事。相對於不需做或十餘歲才有在做家事者,3-4歲就開始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較受到他人歡迎,而學校成績似乎也較優秀,職場成就較高。上述發現即使考量管教方式、性別與智商等因素干擾,結果仍相同。」

 

「研究者表示,從小參與家務勞動可培養孩童終生受用的特質,帶來的幫助不容小覷,當中包括責任感、自信心、同理心、獨立性與自律能力等,而這些都是日後踏入社會必備的軟實力;家長們不妨善用孩子的好奇心,帶領一起完成家務。」

 

◎專家建議:

●賦予可勝任的家務,從中獲得成就感才有繼續的動力。

●不直接命令做家務,用「當個小幫手」之類的祈使句較能產生動機。

●把孩子做家務的時間寫入行事曆,保持恆定性,進而變成習慣。

●過程遊戲化,增加趣味性,比方說設定闖關環節,逐漸提高難度。

●多給予鼓勵,讚美孩子的付出,勿以金錢或物質利誘。

 

新聞來源:從小訓練做家事 不讓孩子成「媽寶」

https://bit.ly/2ITHJS3

 

【兒權觀點】

現代家庭當中,生育的孩子數較少,父母、長輩們也容易不自覺地多加寵愛和照顧。但是最近一項美國的縱貫性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從3—4歲開始做簡易的家事,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信心、同理心、獨立性和自律能力等;孩子長大成人以後,人際關係較好,學業成就和職場表現也更為亮眼。

 

但是兒盟在「台灣家長教養態度現況調查」卻發現,有35.1%的孩子幾乎不曾整理過自己的房間,更別說參與家中其他公共區域的家事了。而鮮少做家事的孩子背後,常常有一群任勞任怨、包辦生活大小事的家人,例如,62.4%的中高年級小朋友表示平常仍是由家裡大人叫他起床上學、24.9%孩子平常是由家長幫忙準備隔天要穿的衣服。

 

因此兒盟認為,家長可以邀請孩子當家務小幫手、累積成就感,慢慢增加家務的困難度,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和參與家事的習慣,進而學習自己負責和人際互動能力。

 

【延伸閱讀】

兒盟調查報告:OK家長養出慣寶寶?

https://bit.ly/2Qq0q3F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