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其他權益/議題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孤單世代的疫情處境​

2021.08.05

總有人說青少年就是孤單的世代,不理解自己,也覺得不被父母理解,於是在同儕之間尋找連結。而因應疫情的停課,讓這群少年少女被迫離開學校,在家中連線上課,這段時間,對青少年來說,會是怎樣的滋味?​
​
8月2日兒盟發表「2021台灣兒少疫情停課人際關係調查」,調查七年級到高三的青少年,發現有8成4以上兒少在停課期間感覺無聊,其中4成2更總是覺得無聊;54.7%兒少覺得孤單,甚至有43%以上有時會出現難過心情。顯見即便超過65.9%國高中生表示「疫情停課後有更多空閒的時間」,但有些人卻沒有比較快樂。​
​
這段期間與家人的長時間相處又難免產生衝突。調查也發現逾半數兒少(55.5%)在這段期間與家人發生過衝突,其中近一成衝突相當頻繁(6.6%經常、2.3%總是),但疫情停課後以倍數成長的親子相處時間,也仍有六成左右的青少年認為跟爸媽關係變好。​
​
由此可知,疫情間親子之間多了相處的時間,雖然會讓親子之間產生衝突,但卻也可能因為更多的共處而讓親子關係更好更密切;對照相關的研究,青少年的大腦發展,正在尋求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的階段,對他人的情緒波動特別敏感,卻仍在摸索與學習面對自己或爸媽的負向情緒。疫情之下的長時間共處,也許正是一個練習的機會,讓父母與青少年們,都能找到彼此自在舒適的方式,一起度過這寂寞的青春風暴。​
​
✅相關新聞連結:​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8020172.aspx​
​
延伸閱讀:​
❤從大腦發展看依附關係:青少年其實很需要跟大人們一起冒險​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