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其他權益/議題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未來公民的社會行動力

2021.11.02
高中,是即將成為公民的年紀,這個年紀的少年少女們,是否也有探討公共議題,甚至改變社會的能力呢?
 
台中二中的公民老師,藉著新課綱裡的選修課程,讓學生從生活周遭挖掘其所關心的公共議題,以「改善或解決問題」為目的,引導學生蒐集、分析並運用相關資料,嘗試提出可行的改進方案與行動計畫。

其中有一組學生們發現學校周邊的路口存在設計不良的問題,例如:行走在斑馬線上時,對向機車轉彎時若沒注意到行人,很可能發生擦撞的危險。學生們經歷研究現況與成因,理解可能可以改善或解決問題的權責單位,並分析可能的解方與可行性,最後成功地在路口加裝行人紅綠燈與劃設醒目的綠色斑馬線。
公民不是年過18就忽然「變身」的能力,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與思考。過往的公民教育,較著重在「認知」層面,學生透過教師講述與閱讀教科書,學習相關知識。但在急速變化的現代社會,要培養未來的公民,也許需要更多元的價值關懷與公民意識、分析與思辯不同觀點的能力,以及增進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行動能力。新課綱的架構下,教師們更有空間來讓學生們練習這些「課本以外的能力」,讓我們有機會更看見兒少們對社會的關心,也看見這些未來公民行動的力量。




相關文章
✅教室外的公民課|增設「小綠人」 高中生的公民實教室外的公民課|增設「小綠人」 高中生的公民實踐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105818
延伸閱讀
	</div>
	
<div class=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