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其他權益/議題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留意孩子網路使用情形 避免權威式的責罵

2023.08.15


手機和網路的普及,加上各式各樣的交友App讓青少年容易接觸陌生網友,甚至暴露個人隱私或與網友約見面,而陷入危險情境中。上個月高雄一名17歲少女,因為沉迷網路交友軟體,手機被父母沒收後氣憤離家,隻身前往嘉義投靠網友,失聯三天父母心急如焚求助警察的協尋,所幸最後有順利找到人。

 

警政署統計111年「0-未滿18歲」失蹤兒少共有5,243人,12-18歲佔86.7%,女性占56.5%。其中有六成二為離家出走,這些孩子看似自願離家,但事實上,他們會離家常常是家庭的推力和外界的拉力,兩者相互影響的結果。根據兒盟2022年離家兒少經驗調查發現,這些離家的孩子有三成以上曾被家人打致受傷(37.6%)、常咒罵羞辱或做出讓他們害怕會受傷的行為(31.2%),或是關係疏離只處理生活瑣事(40.9%),而超過五成的離家兒少是因同儕吸引或壓力、覺得外面比較好(52.7%)。離家後,有近五成兒少遇到危險行為(49.5%),包含遭性侵害或性騷擾(20.4%)、與幫派互有來往(15.1%)、保護管束或遭警察逮捕(14%)、因打架或無照駕駛或車禍而身體受傷(11.8%),甚至有從事性交易(9.7%)或懷孕(7.5%)的案例。

 

兒盟2023年調查發現網路交友危機日漸嚴重,兒少容易輕信陌生網友,有超過五成兒少曾經遇過網友提出特殊要求,包括單獨見面(51.3%)或是情侶交往(59.3%),甚至曾遭遇網路詐騙(22.8%)、洩漏個資(41.2%)等危險情境中。

 

對父母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開始有強烈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叛逆、講不聽,原有的親子相處模式已經不適用了,面對青少年,父母會不知道到底要管還是不要管、管多還是管少;兒盟建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傾聽,留意孩子網路交友情形,若真的有結交網友的情形發生,父母應避免權威式的責罵與處罰,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原因,再透過新聞案例陪孩子討論可能存在的風險,提升兒少的網路安全意識與敏感度。

新聞連結
高中女「手機被沒收」不爽逃家搞失聯 父母求助警尋人

https://news.tvbs.com.tw/local/2206532

 

延伸閱讀

家有中學生如何安度青春期?4招讓父母變身國中孩子的神隊友

https://udn.com/news/story/6904/7355134

2023臺灣兒少網路安全暨網路識讀現況調查

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611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