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別讓孩子成為婚姻戰火中的犧牲者

2022.07.28


許多家庭婚姻感情破裂,夫妻能夠做到好聚,卻不能好散,甚至在社群媒體上演「搶子大戰」公開指責、攻擊對方的失職。在離婚戰火中,父母的爭吵孩子都看在眼裡,尤其是公眾人物在社群媒體上的記事、照片、影音…等,不論是對當事人或孩子都比過去更容易暴露於社會輿論中。

 

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下簡稱為兒少法)第69條規定: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對下列兒童及少年不得報導或記載其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身分之資訊。

 

何謂足以辨識身分之資訊?舉例來說包括「兒童及少年照片或影像、聲音、住所、親屬姓名或其關係、就讀學校或其班級等個人基本資料。」也就是說當父母是公眾人物時,公布親屬姓名也會讓孩子被認出,影響到孩子的隱私權和身心發展權,因此有違反兒少法之疑慮。

 

隨著網路媒體的普及,社群媒體已漸漸成為人與人之間人際互動和溝通的重要管道之一,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相對的風險。離婚父母在社群媒體上隔空交戰,除了會影響到孩子隱私權和身心發展權,也應意識到社群媒體的影響力,凡走過必留下足跡,若是孩子長大後看見父母曾經互相攻擊的內容,肯定會感到非常難過。

蕾神大戰再爆!王力宏收社會局函文 大動作出招護家人

https://stars.udn.com/star/story/10088/6488994

延伸閱讀:什麼新聞可以報?什麼新聞不能報?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737867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失蹤兒少資料管理中心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