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健康權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不要用食物做為小孩的獎勵

2020.01.21

photo by freepik

你是否曾經遇過趕著出門但孩子還是不肯吃午餐、又或者老是要跟孩子在餐桌上為了他不吃蔬菜在搏鬥呢?在耐心用盡、情緒快升到頂點時,很多人會用糖果或零食作為自己的「必殺技」,來跟孩子協商、交換,作為好好用餐的獎勵,這種方式也許有時會見效,但長遠來看這對孩子成長真的是個好方法嗎?不這樣做的話,到底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呢?

 

國外的營養師Sally Kuzemchak分享了她在家跟孩子互動的例子。她自創了一種嘗試「新食物」的奬勵表單,當她的孩子嘗試了一種以前沒吃過或不敢吃的食物後,他可以在表單上寫下日期、食物名稱和評價。而當孩子成功挑戰任務且完成記錄後,Sally會用非食物的東西來獎勵孩子,例如孩子睡前可以看一部家庭電影或讀一本書之類。一段時間後,Sally發現這成為孩子嘗試新事物的動力,其中一些食物甚至在變成他們喜歡的食物。

 

試想想看,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是不是長大後才懂得欣賞苦瓜或茄子等食物呢?好好吃飯,好好長大,是每一個父母對孩子的期許。若果我們能透過鼓勵而非懲罰方式,讓孩子在面對「新食物」過程中有更多的參與,重視他們的聲音和見,而非只要求他把食物吃完,孩子也許可從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和新的學習方式,感受食物的味道並且享受好好吃飯的快樂。

新聞連結: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71613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