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權觀點】兒科醫師不足、制度失衡:台灣兒少的健康誰來守護?

兒福聯盟在2010年曾進行台灣兒童友善城市的評比,其中兒科醫療人力、兒科醫師密度是評比的重要指標,當時即發現兒科醫療人力城鄉差距大,部分縣市的兒科醫療人力不足的現象。而10多年後,2023年,商周雜誌以「消失的兒科」為專題,描述台灣兒科醫師人力缺乏的嚴峻情形,特別是在大醫院中兒科住院醫師招募率下滑,甚至有醫學中心連一位住院醫師都招不到,當時的衛福部長即提出警訊,若這樣的情形沒有改變:「恐怕再過10年,重症孩子在台灣沒有醫師可醫,必須送到國外去」。今年5月天下雜誌的報導則歸結台灣醫院兒科人力荒的原因,包括:人力不足,造成值班時間過長的過勞惡性循環、兒童疾病的型態使兒科不賺錢甚至賠錢、健保給付標準過低,難以提升。而即使是在基層的兒科診所,也因兒童發展篩檢給付低、看診時間、用藥調製成本更高、病人數少,不易經營。
而最近的報導指出:台灣嬰兒死亡率是日本的3倍,且連20年高於日、韓,台大兒童醫院李旺祚院長認為這和台灣兒童醫療的經費遠低於日、韓有關。他在回應時也透露台大兒醫目前人力的招募狀況已有明顯回升,許多醫學生「看到兒科的使命與社會責任…仍然很願意加入」,台大兒醫還拍了紀錄影片,盼社會各界重新認識兒科醫師。兒科人力回升的消息確實令人欣喜,但兒科醫師無法單憑使命與熱情走得長久,因此,守護兒少的健康與醫療權益需要各層面的努力,期待政府審慎檢視醫療資源的分配和兒科健保給付制度,確保兒科人力荒不再惡化,保障台灣兒童醫療的品質和兒童的醫療權益。
- 新聞連結
台灣嬰幼兒死亡率近日本3倍 台大兒醫院長:少子化是改善兒科醫療契機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199264
- 延伸閱讀
孩子生出來還沒人醫?兒科消失中!衛福部長:台灣重症兒童10年後怕只能送出國救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indep/6012798
連醫院院長都要值班、新血斷層,第一線兒科醫師為何想要逃?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4861
每15個小時1名寶寶死亡! 台灣嬰兒死亡率連20年高於日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