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教育權/托育照顧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2017社會大眾校園霸凌經驗網路調查報告

七成五民眾過去曾接觸過霸凌事件,且影響深遠
2017.10.23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自2004年開始研究校園霸凌事件,已經歷十三個年頭。為了解一般民眾對現今霸凌的想像,以及過去校園霸凌經驗對其影響為何,2017年08月09日至09月01日針對18歲以上成人進行調查,施測方式以線上問卷方式進行,總計回收1,509份有效問卷。男、女所占比例分別為25.8%(N=389)、74.2%(N=1120)。其中38.3%(N=579)目前有18歲以下就學中的孩子。

一、七成五民眾過去曾接觸過霸凌事件,且影響深遠

調查發現75.3%民眾過去曾親身接觸過校園霸凌事件,意味著每四位就有三位,顯示從過去校園霸凌就一直是常見的校園問題。

(一)接觸過印象最深刻的校園霸凌事件:近四成是被霸凌者;局外人佔41.6%,只有不到一成是挺身者。
(二)過去霸凌事件以關係霸凌為主,佔81%,肢體霸凌(28.9%)其次;男性接觸到肢體霸凌與性別霸凌較高,女性以關係霸凌為主;發生在國中時期最多
(三)霸凌者、被霸凌者、挺身者不同角色之霸凌認知與現況差異
1.忘不了的痛:75.3%被霸凌者到現在仍會回想,92.5%認同霸凌傷害是一輩子
2.缺乏同理心:逾兩成(21.6%)霸凌者不同意霸凌傷害一輩子
3.被霸凌者現況:易憂鬱,不擅長人際關係
4.挺身者現況:整體生活品質、情緒、人際表現最佳。

二、目前的校園霸凌

(一)逾九成民眾普遍認為現在校園霸凌較過去嚴重
(二)三成二家長表示孩子在學校有接觸到(包含疑似)霸凌事件
1.目前校園霸凌類型:依舊以關係霸凌為主,網路霸凌增加快速
2.目前校園霸凌處理狀況:近三成家長表示沒有處理

三、呼籲

被霸凌者應尋求協助
    在校園霸凌事件中傷害影響是長期的,有許多被霸凌者久久無法走出傷痛,建議若因此出現焦慮、煩悶或恐慌等負面情緒,建議找尋專業人士或機構協助,勇於求助是走出陰影的不二法門。

局外者應發揮同理心挺身而出

若部分局外者願意轉為深具同理的挺身者,霸凌事件的嚴重程度降低,而被霸凌者的傷害也因此大幅減少,且建議局外者聯合挺身,以團體的力量發聲更能喝止不當事件的存在,也讓挺身者更能提升自我力量減低畏懼。

霸凌成案標準應重新檢視,後續輔導應落實
    調查發現家長認為學校沒有處理的比例偏高,建議重新檢視開案機制,建立友善且完善的求助機制,呼籲各級學校在處理校園霸凌事件應連結資源、謹慎面對,並積極處理以及持續追縱事件後續,使事件獲得完善處理,也減低相同事件反覆發生之機率。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