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教育權/托育照顧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疫情讓我們看見性別不平等

2021.07.27
今日起全國回到二級警戒,幼兒園與部分安親、補習班在防疫措施足夠的狀態下開放;許多公司恢復全員上班,停止分流。在螢幕前的你,是鬆了一口氣,還是開始新的憂慮呢?​
​
英國母親網(Mumsnet)調查顯示,英國因疫情鎖國期間有7成的受訪母親獨力全撐或擔任絕大部分的在家教學任務,3/4的女性表示撐起孩童的在家教育,是為了讓同居男性伴侶可以專心不受打擾地在家工作。1/5的在職母親必須減少工時來照顧孩子。超過1/3的母親說她們調整自己的工作,已讓伴侶的工作不被影響。除了負責在家幫孩子上課外,家務也多落在女性身上,73%的洗衣、62%的購物跟61%清潔打掃都由家中的母親或女性負責。
​
​
美國企業麥肯錫(McKinsey)也針對八百多名美國員工疫情期間的WFH經驗做出調查。結果顯示79%的男性獲得了正面經驗,女性僅37%。1/4的女性和1/3的母親表示,她們正在考慮降低工作強度或離職,否則無法兼顧家庭方面的額外責任。在家務負擔方面,與英國的研究結果相近,女性幾乎是男性的兩倍。​
​
但這並不一定是男性們的意願問題。​
根據兒盟去年八月的調查,有高比例的父親希望投入更多育兒工作、成為神隊友,實際參與育兒的父親也獲得更多的幸福感。無奈現實環境中,企業的長工時文化和工作壓力導致父親們的工作疲勞長期累積,難以參與育兒和維繫親子互動。​
​
疫情凸顯了許多國家共有的工作及家務分配上的不平等,然而養育孩子不能只靠一方犧牲奉獻。雙親都需要更多的支持,包含政策上對育兒家庭的協助,或是企業更保障勞工權益,或提供彈性工時、有薪水家庭照顧假等友善措施。唯有更多人意識到這些困難的存在,共同發聲,才能促使政府、雇主及社會文化一點一點的改變,讓社會更加友善、包容和平等。​
​
撼動制度總是緩慢,然而我們仍有現在立即可做的事。那就是邀請家庭中成員共同擔起育兒責任,不讓主要照顧的工作落在任何一人。畢竟,家,是所有人的家;育兒工作,總是如同那句古老諺語: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
​
​
新聞連結:​
✅疫情之下 媽媽最累​
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462225​
​
✅對女性來說,在家工作是恩典也是詛咒(標題暫譯)​
https://www.vox.com/recode/22568635/women-remote-work-home​
 
✅【兒權觀點】挺爸當育兒神隊友(兒盟調查報告說明)​
https://www.cylaw.org.tw/about/advocacy/8/439​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