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教育權/托育照顧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情感教育,宜早不宜遲

2021.11.30
根據聯合報專題中整理的數據,世界各國平均初戀年紀,落在14到16歲,約是國、高中時期。兒福聯盟2014年的調查亦指出,小學階段即有19.2%的孩子想要談戀愛,這近五分之一的比例,讓我們明白,情感教育,宜早不宜遲。

「情感教育包含但不只有性教育,因此,除了認識生理層面,也要學會分辨心理層面的情緒感受。」兒福聯盟負責「#踹貢少年專線」長期傾聽13到18歲青少年的壓力與需求,的 #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 副主任許慶玲受訪表示。

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害怕和喜歡,都會有類似的緊張、激動等生理感受,但情緒完全不同。透過各種情境模擬的討論,從小慢慢教會孩子區別差異,與合宜的表達,遇見怎樣的事情,可能可以怎樣應對。

很多時候不是父母不願意教,而是過往我們也未曾有過情感教育的基礎,因而透過小說或網路,易獲得刻板甚至錯誤的觀念,例如男性須主動、女性須柔弱等等。於是,當孩子情竇初開,也許正是我們可以好好「重修」情感教育課的時機。

若我們抱持著好奇但不過度探問的心態,可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孩子感受到大人願意聽他說,便有維持親子溝通的可能。這也意味著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就應在各層面盡可能使用 #正向教養,避免用說教、訓誡、威脅,或「這有什麼好講」等否定的方式溝通,才能累積親子間的 #親子關係帳戶,足以讓孩子願意與我們討論這些私密的情感問題。


相關文章
✅情感教育 臉紅心跳未必是喜歡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912387
✅ 【家長相談室】孩子有喜歡對象想告白?爸媽先別驚慌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0/5903117
延伸閱讀
	</div>
	
<div class=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