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教育權/托育照顧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1000元的機會教育

2022.10.25



如果你的孩子因為善良而被騙錢,你會怎麼做呢?

​

一名國三生之前在路上遇到陌生人自稱錢包和手機失竊,希望能借錢應急,這位學生本著熱心助人的心,沒有多想就把身上僅有的1000元借給對方,兩人約定晚上8點在公車站牌還錢,但學生遲遲等不到對方才驚覺被騙並失望返家。

​

媽媽在孩子回家後,卻沒有像多數人想像的那樣責怪孩子,反而是支持孩子的善良,透過幫孩子出了500元鼓勵他的善行,但也藉此機會教育孩子在善良之前要保護自己、小心求證,讓孩子出其中的500元,也是提供孩子思考和反省的機會。

​

同樣的場景,可能很多父母會選擇使用責備的方式教導孩子,例如:「你就是太天真才被騙。」「這事情就是給你一個教訓,看你還敢不敢亂把錢借給陌生人。」雖然這樣看似快而有效,但父母的目的無非是想教導孩子學習判斷力及自我保護能力,若一昧的責備,除了孩子可能喪失善良和同理心,也可能因為怕被罵而不願意再和家長分享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這不只影響親子感情,也會在孩子更需要被拉一把的時候失去了對話的機會。

​

懲罰或許能短期見效,但長期來看,要教導孩子成為有同理心、負責任、尊重他人的個體,需要轉換不愉快的事件,成為孩子更理解「人」的機會。下次若是您的孩子發生類似的狀況,不妨先深吸一口氣,轉換思維,用正向的方式引導孩子,更能達到效果。

​

相關新聞:

國三兒心軟借陌生女千元被騙 母「機會教育」被讚爆:支持他的善良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194248

​

衍伸閱讀:

不打不罵,小孩更聽話?阿德勒正向教養法,啟動自發好行為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6874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失蹤兒少資料管理中心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