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生存權/兒少保護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育兒困擾大不同,家長宜多陪伴和觀察以了解孩子真正需要

2022.01.04

育兒是一件24小時,365日年中無休的工作。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身心在迅速發展,需要父母很多關注和陪伴,但無形中也會讓父母產生不少困擾。

 

最近的研究調查發現,不同年齡孩子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情緒行為困擾均有不同。未滿3歲幼兒最困擾父母的情緒行為以「太累、想睡時會哭鬧」居多,比率達5成8,超過3歲以上幼兒最困擾父母的情緒行為則以「碰到挫折困難就鬧脾氣或放棄」最多,比率超過5成7。

 

調查也發現,面對居家防疫時,父母最擔心「缺乏運動與社交,擔心孩子身心發展與健康狀況」占比超過5成4;在幼兒男女比較上,則發現男孩社會化能力相對女孩晚,而且男孩喜歡用打人或丟東西表達情緒、挫折鬧脾氣、在意輸贏、反抗生氣等。

 

孩子跟大人一樣,偶爾心情不好乃是人之常情。專家指出不同階段嬰幼兒有不同的情緒發展變化,均為正常現象,家長不用太擔心,可多抽時間和孩子相處,多觀察孩子的行為,便能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和需求。

 

另外,專家也建議幼兒感到挫折的原因,通常是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或努力後無法達到目標;家長可以等孩子冷靜下來,一同討論造成挫折的原因,陪著孩子發想解決難題的方法,或幫孩子把目標降低,並適時肯定孩子的努力,讓孩子有成就感,之後再逐步提高目標。

 

育兒之路,需要各方支持才能持續下去。自2019年起,兒盟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滋養性照護(Nurturing Care)」架構做為服務規劃基礎,建置「育兒+」社區服務據點。希望透過提供親職課程、親子互動遊戲與空間和一對一育兒諮詢,讓父母更能了解如何回應孩子的需要,讓父母更能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育兒+」據點及資料請見:https://www.children.org.tw/service/index/465/682

 

 

新聞連結:

逾3歲幼兒易遇挫折哭鬧 學者籲家長陪伴給肯定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12290162.aspx

 

Photo by Austin Pacheco on Unsplash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