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兒童權利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
    • 兒童權利公約主文
    •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 一般性意見書
  • 兒少權益倡導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 兒少法規政策
    •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兒少權法條文介紹
    • 修法行動與消息
  • 兒少培力
    • 兒少代表
    • 兒盟兒少培力
  • 聯盟工作
    •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
  • 站內搜尋
兒少權益倡導
首頁    兒少權益倡導    生存權/兒少保護    文章內容
  • 健康權
  • 身分權/收出養
  • 教育權/托育照顧
  • 生存權/兒少保護
  • 休閒權/傳播權
  • 不與雙親分離/離婚
  • 其他權益/議題

【兒權觀點】修正民法第1085條 禁止家內體罰

2023.03.24


當孩子鬧脾氣、唱反調、講不聽,又或者是家長本身情緒狀態不好的時候,很容易對孩子失去耐心,理智線斷掉之下就容易不小心對孩子大聲怒罵或動手制止。近日法務部即將修訂民法第1085條,拿掉父母懲戒權,這代表著未來將有法源依據明文禁止家內體罰。

 

許多家長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多感到不安、緊張,甚至開始焦慮不知道以後該怎麼教孩子了。這樣的擔心是可以被理解的,許多父母在兒少時期有被體罰的經驗,所以很可能會複製同樣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因為在他們認知中沒有其他的正向教養方法。然而,打罵孩子真的能達到效果嗎?事實上,打罵只能讓孩子因為害怕、疼痛而暫時停下自己的行為,只能短期見效但卻沒辦法讓他們學到什麼是正確的行為,甚至在被體罰之後很可能會出現自傷、攻擊行為、或負面情緒等影響。

 

根據兒盟調查發現,國人認同「不管任何理由,都不該打小孩」的比例,從2014年37%增至2022年的54%;認同「不論下手輕重,體罰是一種暴力」的民眾,也從2014年的46%增至2022年的73%,可見台灣保護兒童、禁止體罰的意識已明顯增長。兒福聯盟政策中心主任李宏文認為「被打大的家長也需要被支持!」,家長毋須過度擔心懲戒權被拿掉,政府應該多提供一些社會教育與友善育兒環境,給家長多一些支持,像是應加強親職教育、正向教養等配套資源,陪伴家長面對親職上的困難,找到替代打罵教育的正向教養方法,修法後的落實和配套措施才是更加重要的。

 

我們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是非常用心在愛孩子,也不願動手、辱罵管教孩子,但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情緒已經緊繃。父母的情緒牽動著孩子,所以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把孩子們顧好。政府在修訂懲戒權的同時,宜應做好相對應的配套,協助家長以合宜正向的方式來教養兒童。

新聞連結:

民法「父母懲戒權」修法 民團肯定:應提供親職資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047323

延伸閱讀:

不打不會教小孩?立法禁體罰的同時,也要提供家長更多教養支援
https://www.cylaw.org.tw/about/advocacy/9/741
台灣父母愛體罰嗎?兒盟調查說出「家內體罰」的迷思與糾葛 -2022年橘絲帶兒保運動
https://www.cylaw.org.tw/about/advocacy/9/698
優化親職教育/修法要配套 別讓管教動輒得咎
https://udn.com/news/story/123437/7047604



返回

相關連結

+ more
兒福聯盟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兒福聯盟臉書粉絲頁
收出養資訊服務網
Power by A-cart網站設計:: 虛擬主機
TOP